2012年10月17日 02:00 | 來源:車訊網 |
作者:
夏星
|
我要評論(0) |
父業子承的養路工
也許是我太過專注,走過來一個人,就站在我身后,我絲毫沒有察覺。從面相看,這是一位漢族人,他告訴我,他是這一帶的養路工人,旁邊的院子,就是他所在的道班。他說他從沒有見過有誰單身一人,佇立在紀念碑前這么久。我提起長漂中在此發生的故事,他一下子激動起來,因為那是他的親眼所見。
就這樣,我們熱烈地聊了好一陣。
這位大哥姓唐,祖籍重慶,父輩跟隨十八軍修筑康藏公路(當時西康省還存在呢),因而來到這里,公路修好后,便在此地安家落戶,開始了養路生涯。唐大哥在此地出生,成年后接了父親的班,直至今朝。如今的他,也快要接近退休年齡了。
行走在川藏線上,您會看到,塌方、泥石流是這條公路的家常便飯,所以,處處可見養路工人忙碌的身影。據唐大哥介紹,像他這樣已有30年工齡的養路工,在竹巴龍這樣海拔較低的路段工作時(海拔2600米),月薪是2200元;如果前往高海拔路段工作,比如在海拔3、4000米的地方,月薪能則增加200元,達到2400元。
每個道班負責的里程在13-18公里之間。最近10年來,養路工們陸續購買了摩托車、汽車,使得他們外出養護公路更為便捷。
唐大哥告訴我,這條路早在清朝就已經有了,當時是一條走馬幫的路,也可以理解為茶馬古道中的一條。在竹巴龍這個地方有個渡口,靠船渡過金沙江。1950年解放軍第18軍進藏時,把這條路改成了汽車路,到了1962年,渡口處修建了金沙江大橋,船渡才結束了歷史使命。到了2011年,這段的公路改成了柏油路面。
我問唐大哥在此生活得如何。他說,感覺還是挺滿意的。竹巴龍雖然是個很小的鎮子,但這幾年來,電、電視信號、電信信號陸陸續續都有了,再加上柏油路的鋪就,使得生活日趨便利。他還告訴我,雖然在大城市人的眼里,這里非常偏僻,缺少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實際上,他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并沒感覺有什么匱乏。相反,這里有大城市所不具備的悠然、清澈和淳樸。他雖然是個漢族人,但在這里有很多藏族朋友,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即使退休了,我想我還是會呆在這里。”唐大哥最后這樣告訴我。
我見過一些初出校門的人,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渴望并相信自己能干出一番事業。數年以后,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婚配并育子,過起了當初他們不肖一顧的小市民生活。其實,人生就是這樣。魯迅先生的《在酒樓上》早就揭示了這一點:小時候看見蒼蠅停在某處,受驚嚇飛走,繞個小圈子,很快又回到原來的地方。當時覺得很可笑、很可憐,想不到自己也是如此。
有人向往大城市,其實那里的繁華,有幾分與你有關?況且,不管城市有多大,每個人的圈子其實都很小。所以,我很認同唐大哥的觀點,自己能有個很舒服的小空間,就足夠了。政府需要弄個中看不中用的鳥巢、世博園裝門面,咱們不需要,來點兒實際的,比什么都強。
終于進藏了
跟唐大哥聊得熱火朝天,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越來越低,一看表,2個小時過去了,趕緊跑回新橋,一打聽,說很快就要放行了。此時,除了少數“頭腦靈活”的駕駛者之外,多數人規規矩矩地把車排成一列長龍,等候過橋。
不一會兒,開始緩慢地往前移動,在橋的正中央,是兩省的分界線。沿橋的水泥墩上,寫滿了各種豪言壯語,看來,這里的限制放行,是常有的事兒。
就這樣,在2012年9月19日18點30分,我進入了西藏。
進入西藏之后,路依舊是很好的柏油路,前行幾百米,看到一個張貼宣傳標語的簡易門,我清楚地記得,十年前這里的大門更為精致。
之所以能對一個門記憶如此清晰,是因為,2002年我途經這里時,遇到一輛超高的貨車,停在門前無法通過,人們還真有辦法,既然門的高度有限,無法更改,索性抄起鐵鍬挖了兩條溝。群眾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呀。只是不知道大貨車過去后,那輛小面如何是好。
沿著平坦的柏油路,在西藏的土地上疾駛,很有快感。但這快感只維持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被路上停滿的汽車打破了。下車詢問,原來前面有塌方路段,武警公路部隊的軍人們正在搶修,需要等候。
這一等,幾乎等到了午夜時分。好在我的車上,吃得、喝的、玩得、樂得,應有盡有,就是等上半個月也無所謂。后來才知道,堵住公路的是一處并不大的塌方,天還沒黑的時候,武警戰士用機械進行了清理,最終形成了一個土饅頭,車子只需給腳油,越過即可,但是,此處有小溪流過,很快形成泥濘,有個別駕駛技術欠佳者,陷車于此,因而使堵塞加劇。但是,隨著夜幕降臨,武警戰士撤走了。瓶頸處無人管理,小有混亂。
比如,正當大家都規規矩矩,把車排在路邊等候時,一輛車子大義凜然地沖到最前,受到指責,駕駛者面無懼色:我來幫助拖一下陷車吧。見來者是雷鋒,大家釋然,讓其先過,沒想到,越過土饅頭,人家又變卦了,說必須按時去接首長,隨即揚長而去。氣得大家紛紛慰問他的祖先,同時給他分配了一些任務:由本事收復釣魚島、庫頁島、海參崴、外興安嶺去,別就會在老百姓面前耍威風。
越過塌方處,前面不遠處就是芒康了,這是進入西藏的第一個縣城,接下來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咱們明天接著聊。(點擊標題即可進入下一篇:《三江并流大峽谷》)
“闊別十年 再赴藏區” 25篇游記一覽
|
||
行程 | 主要亮點 | 鏈接 |
北京 | 雖相聚十年,卻在同一地點出發。 | 點擊進入 |
北京—永濟 | 《西廂記》發生地:普救寺 | 點擊進入 |
永濟—西安 | 西安的漢墓 | 點擊進入 |
西安—北川 | 重溫08年在北川的經歷 | 點擊進入 |
北川—新都橋 | 翻越二郎山 | 點擊進入 |
新都橋 | 高原反應并不可怕 | 點擊進入 |
新都橋—理塘 | 在川藏線上救助他人 | 點擊進入 |
理塘—巴塘 | 進入西藏了 | 本篇 |
巴塘—然烏 | 跨越橫斷山脈 | 點擊進入 |
然烏—林芝 | 然烏湖與通麥天險 | 點擊進入 |
林芝—曲松 | 從林芝前往山南 | 點擊進入 |
曲松—澤當 | 了解藏族就一定要到澤當轉幾天 | 點擊進入 |
澤當—拉薩 | 在拉薩的感受 | 點擊進入 |
拉薩—日喀則 | 羊卓雍錯、冰川和班禪的大本營 | 點擊進入 |
日喀則—珠峰 | 前往珠峰的路好的不敢想象 | 點擊進入 |
珠峰—帕羊 | 新藏公路已經變成柏油路了 | 點擊進入 |
帕羊—扎達 | 走在神山與圣湖之間 | 點擊進入 |
扎達—獅泉河 | 尋訪古格王朝 | 點擊進入 |
獅泉河—文部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大北線 | 點擊進入 |
文部—雙湖 | 在文部尋找象雄古國的遺跡 | 點擊進入 |
雙湖—納木錯 | 神湖與圣湖有區別 | 點擊進入 |
納木錯—雁石坪 | 納木錯與唐古拉山 | 點擊進入 |
雁石坪—昆侖山 | 在可可西里的見聞 | 點擊進入 |
昆侖山—夏河 | 格爾木、青海湖與中國四大天池 | 點擊進入 |
夏河—北京 | 拉卜楞寺見聞與旅行總結 | 點擊進入 |
制表:車訊網 http://m.kdxny31.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