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由若干學院組成,藏傳佛教中的大寺院也是如此,他們把學院稱為扎倉。一般的寺院只有1個扎倉,拉卜楞寺卻有6個扎倉,比拉薩的哲蚌寺還多,而且,以治學嚴謹著稱,堪稱青海地區格魯派的最高學府。在這兒感受了一番之后,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佛國的學府
穿過甘加草原,來到了夏河縣。縣城西側是個面積龐大的寺院,它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在恢弘的寺院面前,夏河縣城似乎有些無足輕重(圖中右上角的白色建筑)。
創建寺院,有的是為了修行,有的是為了擴大本教派的影響力,而拉卜楞寺的建設,最初是個政治的產物。
康熙年間,當朝廷對準噶爾部用兵之際,居住在青海的和碩特蒙古各部,紛紛表示效忠,派出軍隊協助清軍,事后,康熙帝對和碩特各部的首領進行了封賞。其中,前首旗的首領達爾吉僅僅獲得了輔國公的頭銜(清朝的爵位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等)。一年以后,達爾吉死了,他的兒子察罕丹津繼位,為了扭轉爵位低下的局面,他把拉薩的高僧嘉木祥邀請到夏河,建立了拉卜楞寺。
嘉木祥原本就是夏河縣人,出生地在甘加鄉,他7歲出家并前往拉薩,在哲蚌寺學經,9歲時五世達賴喇嘛為其授比丘戒,26歲獲得格西學位,33歲時在辯經法會上大獲成功,成為顯密雙修的高僧。隨后靜修20年,53歲時六世達賴喇嘛命令他出任哲蚌寺堪布,不久六世達賴喇嘛被廢,嘉木祥目睹拉薩政局混亂,恰逢察罕丹津連續三次前來邀請,于是決定返回故里,成為拉卜楞寺的寺主。
察罕丹津建設拉卜楞寺的目的是通過宗教的力量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這座寺院始建之時,對其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使得拉卜楞寺不僅規模宏大,且具有可持續發展的雄厚資本。事實上,借助教權實現王權擴大化的手段,在西方歷史上層出不窮。我國歷代中央王朝雖然始終占據主動,沒有出現過教權大于王權的局面,但是,統治者為自己披上與宗教有關的神秘外衣的事例,還是有的。
10年后,嘉木祥被康熙帝冊封為“扶法禪師班智達額爾德尼諾門汗”,次年圓寂,由于留下“自身即可,復不轉世”的遺言,造成了幾路人馬的爭執,拉卜楞寺因此局面混亂,戒規松弛。察罕丹津出于政治目的,力主為嘉木祥轉世,經過21年的爭爭吵吵,最終迎來了二世嘉木祥。嘉木祥活佛世系由此確立,目前在拉卜楞寺的是六世嘉木祥。
拉卜楞寺的全稱是尕旦夏知布達爾吉扎西伊蘇旗委瑯,簡稱拉章扎西旗。其中,拉章是宮殿的意思,是專為嘉木祥修建的官邸(達賴喇嘛在哲蚌寺的居所也叫拉章),扎西旗是寺的名稱。后來,拉章變音為拉卜楞,于是出現了拉卜楞寺的名稱,原名扎西旗寺被人們淡忘了。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拉卜楞寺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院。
察罕丹津的這番苦心沒有白費,他最終獲得了親王的爵位,成為和碩特蒙古的實力派人物。當然,能夠獲得政治上的成功,建設拉卜楞寺是原因之一,迎合皇帝“興黃教以安眾蒙古”的心思,是原因之二,原因之三是每當蒙古部落與皇帝有摩擦時,察罕丹津總是站在皇帝一邊,替皇帝效力。事實上,這第三條恐怕是最主要的。不怕辦錯事,就怕站錯隊。這一官場規則就連這位蒙古部落首領,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做的毫不含糊。
拉卜楞寺的佛堂周圍,圍繞著大量的院落,看上去就像是普通的“民居”。您可以把那些閃閃發光的金頂經堂,理解為學校里的教室,這些普通的“民居”,則是學生宿舍。您可能覺得奇怪,怎么寺院里還有“教室”和“學生宿舍”?和尚不就是每天念經嗎?
事實上,藏傳佛教的出家人,并非只是簡單地念經。入寺為僧以后,就如同咱們考進了大學,有繁多的學業要去完成。與大學生不同的是,這些僧人不管是4年還是8年,都無法完成學業,他們往往得需要耗費15-40年的時間,才能畢業——成為一名高僧。當然,這里說的是學經僧,不包括那些干雜活、當保鏢的僧人。
學經僧不僅要學習佛經,同時還得學文字、歷史、天文和醫藥。所以,高僧的知識是非常淵博的,這就是高僧被人們敬仰的原因。事實上,達賴喇嘛的意思是“知識淵博得像大海一樣的上師”;班禪額爾德尼的意思是“具有珍寶般知識的大學者”。您看,全是贊美知識的淵博。
比較重要的格魯派寺院,就好像是一所大學,里面有學院(扎倉),拉卜楞寺的學院最多,有6個,其中最大的學院是學習顯宗的聞思學院,在這家學院上學,需要分13個年級,通常得15年才能學完。除此之外,還有時輪學院、醫藥學院、續部上學院、續部下學院和喜金剛學院。擁有6個扎倉的拉卜楞寺,在數量上超過了格魯派的最大寺院:哲蚌寺,后者原來有7個扎倉,后來合并成4個。
扎倉的下面是康村,經過考核,入寺成為正式僧侶的出家人,按照籍貫被編入不同的康村。
學經僧的生活是很辛苦的。按照宗喀巴定下的規矩,首先用3年時間學習《釋量論》,通過考試后往上升,用7年時間學習《現觀莊嚴論》,允許畢業的僧人被稱為“帕爾欽”。多數僧人走到這一步就會停止學習了,跟多數學生本科畢業后不再攻讀碩士或博士一樣。
有著更高追求的僧人,會選擇繼續學習《中觀論》、《俱舍論》和《律經論》,這一學習過程通常得20年。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寺院都有如此嚴謹的學習制度,拉卜楞寺之所以很出名,源自于二世嘉木祥創立了時輪學院和醫藥學院,四世嘉木祥創立了密宗的喜金剛學院,五世嘉木祥創立了續部上學院。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拉卜楞寺始終保持著學風嚴謹、講經嚴明的風格。堪稱青海地區佛國中的“牛津大學”。
與藏地所有的寺院一樣,在環繞拉卜楞寺的轉經路上,是信徒們虔誠的身影。
寺院與縣城之間,有一條干涸的水渠,水渠另一邊密布著商店、餐館、茶館和旅館。
如果選一家窗子面對寺院的旅館住上一段時間,應該能獲得很不錯的感受。
夏河縣城南北窄、東西長,在橫貫東西的人民路上,西半段的建筑是藏式風格,東半段是現代風格。
縣城里最多的建筑是旅館,隔幾步就能看到一家,密度之高,令人驚訝。人民路上最大的一家旅館,是自稱四星級的民航大酒店,與常見的四星旅館不同,這家旅館的門面房都是商店,自駕車來此,門前停車很是不便。
拉卜楞寺濃郁的佛國氛圍,使我很想在這里多停留幾天,一看表,發現距離我必須回到北京的時間,還有30個小時,只好戀戀不舍,駕車離去。下次吧,拉卜楞寺所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很值得單獨來一次,從這兒往南,有桑科草原,再往南,還有諾爾蓋、松潘、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