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道】試駕蔚來ET7之后,如果讓我只用一個字總結,我立刻能想到的,是“順”。它的性能與智能,都可以用這個字進行概括。究竟怎么回事兒,容我為您一一道來。
蔚來ET7是一款中大型車,這個定位,使得它在許多方面有著良好表現。別以為中大型比中型只是多了一個字,這個字的含金量,有時會超出想象——10多年前,當我在《拆車坊》親手拆解一輛又一輛的車時,就曾目睹,不同級別的車,在絕大多數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存在差異。
那些差異,不僅是動力與配置,同時包括材料、底盤,有些時候,甚至包括工藝。這幾個元素綜合在一起,便會帶來不同的駕、乘感受。
好比酒店,三星級的氛圍和住宿感受,與五星級比,有著不小的差別。
首先,看看它的底盤。
從動力來說,蔚來ET7靠前后雙電機形成的電子四驅,不算太新穎,只要價位達到一定高度的電動車,差不多都是這種布局,但它的底盤“含金量”挺高——前后懸架都是多連桿,并配有空氣減振。
其中,后懸架由于底盤全覆蓋,包裹太嚴密,幾乎一點兒都看不見,不知道具體的結構是啥樣。
順便說一句,這種非常平整的底盤,對于提高操控性能,是很有好處的。
前懸架比較容易觀察,上下臂都是鋁材質,猛一看很像雙叉臂——這是高檔轎車常見的結構——但仔細看,它把叉臂拆解成兩根獨立的連桿,所以說,它的前懸架是五連桿結構。這是以往比較講究的車,后懸架才使用的。
與懸架相比,減振器的“含金量”同樣很高,它用的是空氣減振,這是妥妥的高檔車才用的東西,軟硬可調、高低可調,由此帶來的舒適與性能,不僅勝過相對較為多見的電子減振,同時也勝過比較少見的電磁減振。
該車分為行政版和行政簽名版,前者配20英寸車輪,后者是21英寸,我試駕的是行政版,裝車胎是普利司通品牌的泰然者T005,這是一款面向高端乘用車的輪胎,以低噪音和舒適為主,同時有著不錯的濕地性能,在電商平臺上的單條售價是823元。
其次,與您分享一下駕駛感受。
試駕第一天,拉開車門,立即產生一種好感。好感的由來,一是豁亮,二是精致。
所謂豁亮,不僅源于很棒的視野,同時源于內飾顏色搭配的很好,顯得清新而淡雅。當然,我這樣夸贊,是因為我特別喜歡淺色——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顏色,我比較討厭深色、尤其黑色,衣櫥里除了兩件正裝,沒有任何黑色衣服,就連冬服都是白色的。
所謂精致,不光是材質看上去很有檔次感,手感也非常好,很細膩。美中不足是我聞到了一些剛裝完修的味道,有趣的是,隨后幾天,那味道似乎消失了,不知是真的消散,還是我的鼻子習慣了。
在駕駛中的感覺,主要是順滑、輕便和靈動,再加上強勁的動力,讓人感到非常愉悅。
在這兒,我認為強大的動力無需多言,因為這是電動機與生俱來的特性,并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技術含量。何況,該車是前后雙電機,起步快捷,加速凌厲,是理所當然的。
關鍵在于順滑、輕便和靈動,至少說明它的控制與底盤,做的不錯。
順滑是這次試駕給我帶來的最深感受。起步、加速、減速與停車,每個環節都表現的相當流暢,簡直找不出一點兒瑕疵。說句武斷點兒的話,您只要親自開上一圈,估計就能喜歡上它。
試駕中,我基本一直用的是舒適模式,盡管這種模式的百公里加速是7.9秒,而不是它的最高值3.8秒,但已經足以秒“殺”一切。說個連我自己都感覺有些納悶的事實:從公司到家,駕車的平均數是67分鐘。可試駕ET7那幾天,居然全都在55分鐘上下。
究竟是碰巧路況好,還是因為它的加速快,我無法確認。
我可以確認的是,它的輕便與靈動,為開快車,提供了保障。別看它的身材修長,調校出色的方向,讓它可以在慢吞吞的車流中,游刃有余。
聊完駕駛感受,再說說擋把。
這是近一兩年當中,我遇到的最好的擋把,它的操作特別順滑,前進或者倒車,食指撥動一下即可,停車后,用大拇指按一下位于側面的P擋按鍵,整個操作過程非常簡單,同時也非常準確。
至于其它車的擋把設計,比如擱在方向盤下方、原本雨刮操作桿的位置,或者簡化到液晶屏里,用觸摸的方式掛擋,都不如它好用,不如它用起來順手。
噪音方面,我做了個簡單測試。
市區駕駛時,它的噪音很低,車內相當安靜。于是,我測量了一下,當車處于靜止狀態,也就是相當于燃油車的怠速狀態時,外界微風,未開空調,車內噪音31分貝;時速80公里車內59分貝,時速100公里車內61分貝,時速120公里車內66分貝。
在以上4個成績中,靜止狀態表現最好,燃油車此時大致在40分貝上下。至于行駛中的噪音,我手頭有個近期的數據——某款著名品牌的SUV,燃油動力,時速80公里車內63分貝,時速100公里車內65分貝,時速120公里車內67分貝。
第三,跟您聊聊它的駕駛輔助。
駕駛輔助當中的硬件,主要是4顆英偉達Drie Orin芯片、1個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此外還具備雙目前方感知攝像頭,攝像頭總數多達11個。其中,激光雷達與雙目感知攝頭,是“含金量”較高的配置。
按一下方向盤左手處的黑色按鍵,便會進入自適應巡航,此時可以自動跟車,包括自動停車與起步。跟車過程基本順暢,沒有出現“磕磕絆絆”,也就是說,這方面的智能表現挺不錯。對駕駛沒興趣的人,在市區、尤其市區環路上,用它可以比較省心。
在這兒,我還想特別強調一點:它的功能啟動非常簡單,用起來很順手,至少我自己沒經過摸索,一下子就上手了。作為對比,前些日子試駕另一款車,也有類似功能,但啟動鍵手感模糊,邏輯設定復雜,研究了好一陣才如愿。
蔚來全域領航輔助(NOP+)具備的智能駕駛,可以根據導航路線,自主完成駕駛,包括轉彎、變道、超車,等等,也就是說,它在自動化方面,已經超越L2級自動駕駛。但是,L3及L3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有法律的支持,最主要的是責任歸屬。眼下,任何一個廠家都不敢對此做出承諾,特斯拉在我國推送FSD時,不也宣布它屬于L2級嘛。
高階的智能駕駛輔助,屬于訂閱服務,需要每月付費。至于標配的安全防護,主要包括車道居中保持、車道偏離預警、主動制動、變道輔助、疲勞提示、開門預警、前方碰撞預警、倒車車側預警、交通標識識別、信號燈識別,等等。
其中,信號燈識別很實用,每當綠燈亮起,車里會輕輕地響起一聲提示,提醒駕駛者該起步了。
第四,看看它的駕駛設定。
電動車幾乎都有能量回收,我通常會選擇“強”,因為這個擋在很多路況下,只需控制加速踏板(俗稱油門),就能實現加速和減速。
這輛車的選擇界面,能量回收有3擋,分別是極低、低和標準,沒有“強”。
于是,我選擇了“標準”。沒想到,它的效果,居然比某些車的“強”擋,還要更強一些,有點兒像單踏板模式,降速非常顯著,只是不能把車完全剎停而已。
我很喜歡這個設定。在行車過程中,掌握踩與抬的幅度,就能只用一個踏板,控制車速,根本用不著踩剎車。
臨近紅燈時,將右腳完全抬起,車速大幅度下降,時速最低能降到8公里,也就是說,只有最后一刻,才需要踩剎車,將車停下。當然,享受這種令人愉快的便利,首先得確保自己可以進行準確預判,因而需要具備良好的速度感。
由于該車配備的是空氣懸架,在液晶屏上,有3個選項,可以升高或降低底盤。此外,場景輔助中,有雪地模式和濕地模式,這兩項內容,本次試駕因故未能體驗。
中間平臺上有個實體鍵,按動它,便可選擇駕駛模式。
駕駛模式分為舒適、節能、運動、運動+和個性化。在每一個選項中,加速、轉向、懸架和能量回收,都有所不同。比如,選擇運動+的話,百公里加速3.8秒,轉向助力呈穩重風格,懸架剛度是較硬,能量回收是“低”擋。
再比如,選擇舒適模式的話,百公里加速7.9秒,轉向助力呈舒適風格,懸架剛度是較軟,能量回收是“標準”擋。
第五,看看它的泊車輔助。
試駕之前看介紹說,它的自動泊車功能很全,包括水平、垂直、斜列、弧度和低矮坡度等各種場景的自動泊車,此外還具備離車泊入、直線召喚、全向遙控泊出、換電自動泊車,等等。
啟動自動泊車,可以在液晶屏上操作,也可以用語音喚醒操作,同時還有實體鍵的一鍵泊車。
使用自動泊車時,對車位寬度的要求是不低于2.55米。有趣的是,每當停入比較窄的車位后,便會自動折疊后視鏡,并稍微往右,為駕駛者留出相對寬一點兒的空間,方便下車。
通過體驗,我發現它尋找車位的速度很快,隨后的自動泊車過程挺順暢,干脆利索。至于時間,一次44秒,一次21秒。據廠家測試,平均泊車耗時35秒,近四成車位可以做到一把輪停好。而且,在時速3公里以下,就能激活自動泊車,無需停車后啟動,從而縮短了自動泊車的時間。
目前,廠家正在推送“隨心停”功能,安裝后,可以在液晶屏上通過拖動、旋轉車輛虛擬框線,任意選擇停車的位置和角度,然后由系統自動完成泊車。
第六,看看它的安全守護。
在眾多攝像頭的作用下,它在安全守護方面,基本可以做到時時監控,不僅是行車記錄,同時包括停車后的守護,也就是相對較為新穎的哨兵模式,即使深夜,只要有動靜,系統就會自動啟動,將這一段畫面儲存起來。
比如,旁車如果開門時不小心,輕輕撞了一下,車身側面的攝像頭,便會將其拍下,記錄在案。
第七,看看它的趣味功能。
在中控屏里,有個“快捷場景”的選項,在這里面,有許多充滿樂趣或便利的場景模式。
比如,在“上車播報天氣”當中,您可以在早7點至上午11點的范圍里,設定好時間,以后,只要駕駛者早晨上車,車機就會先問候一聲早上好,然后播報當天的天氣預報。
氛圍的設定也很有趣,比如圣誕氛圍燈、萬圣節氛圍燈、影院模式,等等。
氛圍燈的顏色設定范圍比較寬,具備多種選項,應該可以很好地滿足不同的需求。
液晶屏的顯示模式、字體大小和亮度高低等,也都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設定。事實上,它各種設定實在太多了,有些眼花繚亂。像我這樣不太講究的人,如果真有一天成為它的車主,估計也懶得挨個去琢磨,太累。
它的語音控制讓我感到滿意。
我對目前的語音控制,基本沒什么興趣,原因之一是太啰嗦,還不如自己伸手按一下來得方便。但我對這輛車的語音控制很滿意,無論導航、空調,還是車窗、音響,操作過程很順滑,用不著喚醒,直接說就行,而且,識別的很準,速度很快。
最后,看看它的電耗與充電。
本次試駕,絕大多數都在北京市區,且半數左右在交通高峰時段。其中有一次,3小時15分鐘行駛71.2公里,平均時速21.9公里,比我騎自行車只快了3公里,儀表顯示百公里耗電18度多一點兒,這是試駕中出現的最高值。
還有一次,路況較好,平均時速大致在40公里左右,百公里耗電13度。據廠家數據,該車百公里的電耗是16.2度。
在蔚來的充電站,充電15分鐘,充入21.37度電,據儀表盤顯示,實估續航提升100公里。如果購車時,選擇的是換電,補能效率應該比充電更高。
最后的總結:幾乎沒找到明顯的缺點。
也許是因為發展時間不長,在我試駕過的電動車當中,基本挑不出毛病的,很少。比如,某款車掛擋不方便,某款車隱藏式門把手用著特別扭,某款車的液晶屏邏輯很怪,需要耐心適應。
這回試駕的蔚來ET7,顯而易見的缺點非常少,唯一感覺很不方便的,是轉向燈操作桿的行程很模糊,即使適應了,使用中也得倍加小心,稍有松懈就會出現誤操作。
如果必須再多總結幾條,我大概還能想到2個:
1,電耗似乎有點兒高,市區駕駛大致在15-18度電,最多開300公里就得充電。
2,副駕面前沒有手套箱,后排座沒有折疊功能。
事實上,這輛車的表現,超出了我的預料。它的行駛很平順,懸架相當舒服,方向令人滿意,內飾材質有種賞心悅目之感,液晶屏設定合理,無需琢磨,一下子就能上手。
總之,它的一切都很“順”,開著它,是一種很舒心的體驗。
更多內容:《蔚來ET7車型配置盤點》,點擊下圖可直接進入。
蔚來汽車有轎車和SUV兩大系列,其中轎車包括ET5、ET7和ET9,分屬中型、中大型和大型,價格分別是30萬、40萬和70萬。本文對較為居中的車型——ET7,進行一番解析,供您選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