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在優美的環境中露營。
越往北走,人煙越稀少,樹林、草地、河流隨處可見,優美的宿營地數不勝數。出發后的第二天晚上,我們是在河畔的樹林里度過的,那是一段令人愉快的經歷:停車后,我與女兒搭建營地,領導煮咖啡,很快,營地與下午茶同時落成。
在舒適的環境中,下午茶開始了。
小笨似乎對優美的環境也十分滿意。
伴隨著落日,晚餐即將開始,這天晚上吃的是牛排配西蘭花、土豆泥,佐以沙拉和紅酒。
我家領導點燃氣爐,開始煎牛排和雞翅。
這天晚上吃的是牛排配西蘭花、土豆泥,佐以沙拉和紅酒。
齊全的調味料,是保證美食的基礎。
優美的環境,配上合口的美食。
四個人和一條狗,還要攜帶如此周全的裝備,全靠這輛速騰。
在這種環境下進晚餐,實在是太舒服了。
玩露營20多年,我始終保持著裝備必須齊全的習慣,一個面包夾一根香腸的野餐,只在攀登或長距離步行時才會出現。曾有一次,在山巔的某個營地,我用氣爐弄出一鍋麻辣香鍋,伴隨著一瓶紅酒享受晚餐時,路過的驢友驚訝不已,把我的營地當成了布景,展開了對攝影藝術的追求。
一路上,適宜搭建營地的優美環境,見到了很多。
沒有克服不了困難,只有克服不了的自我。
入夜,大小領導鉆進帳篷,躺到睡袋里去了。我則一邊兒喝啤酒,一邊兒用三腳架支起相機,拍攝滿天星斗。周圍寂靜無聲,剛才還很忙碌的鳥兒們,此時也都歇息去了,林間偶爾傳來悉悉索索的聲音,估計是小動物在行動。每次做自駕游演講時,都會被問到,露營是否危險?我想,世界上最厲害的動物是人,沒有人消滅不了的敵手。穿越羌塘時露營,有個晚上,幾只狼在營地周圍晃動,雖然看不清它們的身影,但一對對小綠光告訴我它們的存在。可我知道,它們不敢過來。即使出現某種意外,它們真的展開進攻,我也有足夠的預案對付它們。事實上,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真正的敵人是自己心中的膽怯與懦弱。
次日,收拾好裝備,打掃干凈營地,繼續前行。
抵抗侵略的第一仗:江橋抗戰。
說到膽怯與懦弱,去年我曾駕車到云南尋找中國遠征軍的遺跡,在怒江江邊,聽到這樣一個故事:10萬遠征軍即將渡江,攻擊日軍,將領們要求工兵部隊,一旦作戰失利,立即將他們送回來。總司令衛立煌勃然大怒:我與父老鄉親站在江東,看你們哪個有臉往回跑。
事實上,江對岸只有不足1萬日軍,而且都是步兵。中國遠征軍全副美式裝備,美國空軍的轟炸機在天上隨時伺候著,只要地面部隊給出坐標,成噸的炸彈立即扔到日本人的頭上,而此時的滇西日軍連一架飛機都沒有。在這種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我軍將領依舊底氣不足,說明什么?說明在對日作戰時,我們最為匱乏的,是勇氣與決心。
當我們途經齊齊哈爾時,我忽然想起,此處南邊的江橋,正是抗日戰爭中,爆發第一次抵抗戰斗的地方。應該去看看。說到抗戰,一般都會說8年抗戰,這是以盧溝橋事變算起的,實際上,關于抗戰究竟是多少年,一直存在8年和14年兩種觀點。持14年觀點者認為,抗戰應該從1931年算起,因為,1931年9月18日,日軍對遼寧發動軍事進攻后,隨后向吉林和黑龍江進軍。當時的黑龍江省省會,并不是哈爾濱,而是齊齊哈爾,黑河警備司令馬占山此時臨危受命,出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面對日本軍隊的咄咄逼人,他率領軍隊布防于嫩江北岸,嚴陣以待。
江橋是中國軍隊第一次抵抗日軍侵略的地方。
1931年11月4日,日軍滿鐵守備隊向北進攻,馬占山布置的守軍打響了對日第一槍。這場戰斗持續了半個月,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成為中國軍隊有組織、有領導地抗擊日軍的第一次戰斗。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的抗日戰爭,應該是14年。
盧溝橋盡人皆知,可江橋卻顯得有些默默無名。
順便說一句,馬占山堅持抵抗期間,蔣介石2次發電,對其奮勇行為予以嘉獎,并命令張學良迅速增援馬占山,遺憾的是,張學良并未給予支援。戰斗結束后,張學良受到社會輿論的抨擊。上海救國聯合會說:“黑省馬軍,孤軍抗日,效忠疆場,張學良未能撥援”。市民聯合會致電國民政府,指責“張學良坐視日寇侵略東北,辱國喪地,放棄職守”。全國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亦電請政府“嚴懲張學良,克日出兵”(《申報》1931年11月24日)。
江橋是個位于嫩江南岸的小鎮,周圍地勢開闊,水流充沛。大橋邊,昔日的碉堡依舊。日軍占領東北后,在此處修建了一座鐵路橋,但該橋已在10多年前被洪水沖毀,目前僅殘存幾個橋墩。
歷史上的橋梁已經無存。
日本侵占東北時修建的鐵路橋,僅殘存2個橋墩。
日本人占領東北全境后,隨即向華北進軍,1933年3月,中國軍隊在長城沿線布防,抗擊日軍,史稱長城抗戰,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就是在這時候誕生的。長城抗戰的結果,是中華民國與偽滿洲國以長城為界。但日本人很快撕毀了這個協議,于是,這才有了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這件事成為了日本全面侵華的標志,也是8年抗戰說法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