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在芷江
關于日本投降,具體過程是,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發布了停戰詔書;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日本代表在芷江向中國請降;9月2日,舉行日本向同盟國投降的簽字儀式; 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
從法律的角度,日本投降日是9月2日,儀式是在東京灣內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的,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是: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上將、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杰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等國的代表。由于這個原因,中國政府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至今依舊如此。
但從時間上說,8月21日的芷江受降,是日本向中國投降的開始,所以,芷江是個不容忽視的地方。
沿著高速公路來到懷化,再沿著320國道往西走30公里,在抵達芷江縣城之前,首先看到了當年日本人投降的地方。
這里我曾來過2次,但這次看到的紀念坊,是全新修建的。詢問后得知,抗戰勝利后修建的紀念坊,在1966年被紅衛兵砸毀,1985年又重建了一個,不過,與原物不太相符,于是拆掉,按照原來的比例又建了一個,前2次我來這里看到的,顯然是1985年修建的那個。
由于國民政府是在芷江接受的日軍投降,戰后的1946年,在這里修建了一個紀念坊,據說,這是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修建的唯一一個紀念戰爭勝利的建筑物。
日本人雖然投降了,但閱讀天皇發布的詔書,沒有一字承認失敗,沒有一字表示要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反而說: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頗殺無辜。真是很奇怪的現象。在德國,發動戰爭的希特勒自殺了,在意大利,發動戰爭的墨索里尼被處死了,唯獨在日本,是個例外。究竟是誰發動了戰爭?
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是這么說的:美國總統、中國國民政府總統及英國首相代表余等億萬國民,業經會商,并同意對日本應予以一機會,以結束此次戰事。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遺憾的是,日本并非無條件投降,而是有條件的,他們沒有把威權及勢力剔除,天皇被法外開恩,保留下來。
在芷江的紀念館里,展示著兩份內容相似的文件。第一份是蔣介石在1945年8月15日給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的電報,要求日軍放下武器,停止軍事行動,聽候中國陸軍總司令的指令。
另一份是朱德在同日給岡村寧次的電報,要求日軍放下武器,停止軍事行動,聽候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指令。
自己人尚在爭斗中,旁人自然可以漁翁得利,聰明的日本人深諳這一點。有個小道消息說,當時日本大本營建議岡村寧次向八路軍投降,以促成國共內戰,有利于日本戰后迅速復興。岡村寧次雖然沒這么做,但戰后的日本,確實以比較快的速度,在經濟方面率先復興了,最近,似乎又要在軍事方面有所發展,以至于有人擔憂,歷史會不會重演?
中國各戰區受降主官分配表(1945年8月21日) |
|
---|---|
中國受降主官 |
接收地區 |
第一戰區長官 胡宗南 |
洛陽 |
第二戰區長官 閻錫山 |
山西省 |
第三戰區長官 顧祝同 |
嘉興 金華 杭州 |
第五戰區長官 劉峙 |
鄭州 開封 新鄉 南陽 襄陽 樊城 |
第六戰區長官 孫蔚如 |
武漢 沙市 宜昌地區 |
第七戰區長官 余漢謀 |
曲江 潮汕 |
第九戰區長官 薛岳 |
南昌 九江 |
第十戰區長官 李品仙 |
徐州 安慶 蚌埠 海州 |
第十一戰區長官 孫連仲 |
天津 北平 石家莊 保定 |
第十一戰區副長官 李延年 |
青島 濟南 德州 |
第十二戰區長官 傅作義 | 熱河省 察哈爾省 綏遠省 |
第一方面軍司令官 盧漢 | 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 |
第二方面軍司令官 張發奎 | 廣州 香港 雷州半島 海南島 |
第三方面軍司令官 湯恩伯 | 南京 上海 |
第四方面軍司令官 王耀武 | 長沙 衡陽 |
臺灣地區行政長官 陳儀 | 臺灣 澎湖列島 |
制表:車訊網 http://m.kdxny31.cn |
日本在芷江投降的過程
選擇在芷江接洽日本投降,其實是無意中形成的。最初曾想在江西與日方接洽投降事宜,因為那里有個玉山機場,可玉山機場跑道有破損,于是改為芷江,并要求日方于21日到達,需隨帶中國大陸、臺灣及北緯16度以北越南地區所有日軍的戰斗序列、兵力位置等表冊。
芷江機場是盟軍在遠東的第二大機場,這里駐扎著大量美國空軍,從這里起飛的美軍轟炸機,能直接飛到日本本土實施轟炸。就在4個月前,日本人試圖占領這個機場,發動了湘西會戰(亦稱雪峰山戰役),中國陸軍和美國空軍協同作戰,取得了勝利,殲敵3萬余人,這次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中日之間舉行的最后一場戰役。
8月21日,今井武夫乘飛機自漢口起飛,在盟軍飛機的監護下,飛抵湖南芷江。
抵達后,中國軍隊用插有白旗的吉普車,運載著日本人,繞場一周后,來到會場門前。
中國方面的代表是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蕭毅肅中將、副參謀長冷欣中將、中國戰區美軍參謀長柏德諾準將和譯員王武上校。
日方代表是今井武夫少將,參謀橋島芳雄中佐和參謀前川國雄少佐以及木村辰男翻譯官。
這個與中國接洽投降事宜的今井武夫,在盧溝橋事變前后,擔任日本駐華使館的陸軍助理武館,當時他只是個少佐,事變發生后,就是他在北平舉行了記者發布會,向媒體掩蓋了日本軍隊挑起戰爭的真相。
最近幾年,芷江方面按照當年的情景,完全復原了昔日的場景,據說,這里的很多桌、椅,都是當年的原物。
屋子的另一頭,是記者席,從歷史照片可以看出,當時在這間屋子里,在日本人的身后,站滿了軍人和中美兩國記者,起碼有100多人。
墻上,是中國、美國、英國和蘇聯的國旗,這4個二戰中的同盟國,齊心協力,并肩作戰,終于打敗了法西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通過這場戰爭,中國一洗百年恥辱,終于有資格與西方強國平起平坐。在此之前的1944年,中、美、英、蘇4國代表擬定出《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中國成為聯合國4個創始國之一,并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至于法國成為安理會常務理事國,是后來的事情,日本至今都在夢寐以求“入常”,但始終未能如愿。
這些木質房屋雖然是最近幾年的復原建筑,但完全依據了當年的資料。
在復原的建筑中,不僅有接洽投降的會議室,還有中國軍隊自己使用的辦公室、會議室,等等。
在紀念館的另一側,是個展覽館,里面詳細介紹了1945年8月21日-23日,中國與日本接洽投降的全過程,并伴隨著大量歷史照片和文件復印件,非常值得一看。
小貼士: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免費開放,每年5月1日-10月8日的開放時間為0900-1730;每年10月9日-4月30日的開放時間為0900-1700,農歷除夕全天閉館,20人以上團隊參觀,需致電0745-6839343或6839937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