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大幅攀升,車圈的競爭格局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過去被合資車和進口車牢牢占據的市場逐漸出現松動,國產新能源車的彎道超車讓其優勢縮減,目前國內正逐步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不過這也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難度,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帶來汽車選買大對決,看看國產車、合資車和進口車到底該怎么選?
首先我們來看看國產車型,得益于三電領域的領先布局,目前以比亞迪為首的國產品牌已經成長為了新能源領域的領頭羊,無論是產品表現還是整車性價比,國產新能源車相比合資和進口車型都有較大優勢。從技術層面來看,國內擁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刀片電池組等多款優異產品,相比海外的LG等品牌在價格和性能上表現都要更優。
而在配置上,目前國產車型也卷出了天際,我們以指導價6.98—8.58萬的比亞迪海鷗為例,雖然整車定位為純電小型車,但在智能座艙及配置層面都相對合資車型有較大優勢,車內搭載10.1英寸的懸浮屏,并內置DiLink智聯系統,包含了GPS、車聯網和4G等互聯功能。而我們對比合資同級車型本田飛度便能感受到國產車型配置層面的誠意,飛度24款1.5L CVT無限MUGEN版指導價9.78萬,但車內甚至沒有配備中控屏,同時智能網聯功能相對缺失,配置上的弱勢表現放在當下也讓合資車型競爭優勢被削弱。
而如果消費者目前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不是太高,并且仍想選擇一臺燃油車型時,那合資車型依然還是目前最佳的選擇,同時由于新能源車的競爭壓力,當前合資車型在售價上有著較大的優惠,反而是購車的好時機。而從技術優勢來看,合資車型在發動機、底盤、變速箱等領域的優勢讓整車品質要優于國產燃油車型,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穩定的駕乘體驗。
另外,合資車型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也更有優勢,從燃油車時代貶值國內進行不斷深耕,最終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相對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讓車主在親朋好友面前也更有“面子”。除此之外,合資品牌由于健全的售前售后服務體系,同時維修點布點較多,其整體服務質量和標準都相對較高,用戶在用車后期環節能獲得更好的服務保障。
而對于進口車型而言,其品牌價值與品質便是其身份的象征,這類車型往往是各個品牌的旗艦產品,在國內偏商務的場合,一臺售價昂貴的進口車型能為車主帶來額外的加分,同時進口車型在產品本身的質量上也有優異的表現,海外相對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較好的用料都讓車型在質感和耐用度上表現優異。
不過進口車型的劣勢也相對明顯,其進口的身份讓其許多零配件可能需要進行海外定制,這對于維修周期會進行拉長,而整車可能涉及到的部分核心技術,也需要海外生產工廠的支持,這使得部分國內的維修網點服務質量會相對下降。
總結:
從目前國內汽車的發展現狀來看,國產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擁有了領先的技術和配置優勢,因此如果你在選車時更傾向于電動車,那直接入手國產車型即可,但如果你依然鐘情于燃油車型,同時預算相對有限的話,目前正進行大幅度降價的合資車型是好的選擇,而如果對用車場景和品牌有需求的話,進口車依然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