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主流車企都發布了2022年產銷數據。雖然業績不同、漲跌各異,但親手做出這一張張“答卷”的企業一把手,幾乎都是“60后”。特別是頭部十余家企業的一把手,都出生于1961年-1966年這5年間。可以說,車企間的競爭,也是這些“60后”間的博弈。他們當中,既有年過六旬的國企掌門人,仍在做“60后”的頑強堅守;也有年近花甲的民企創業者,雄風猶在,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
從今天起,車訊網以“60后”為題,對2022年最具代表性的幾位企業家作系列報道。
鯉魚躍龍門!尹同躍終于以花甲之年奮斗到這一刻:2022年,奇瑞汽車收獲首個年產銷百萬輛。業界內外大都是頂級的溢美之詞:逆勢突破、四喜臨門、王者歸來……談及未來也是:續寫傳奇,功成身退。
就在不久前,人們筆下的尹同躍還是“廉頗老矣”,還是“成也蕭何”,還是“自卑又自負”……甚至是:一手遮天,優柔寡斷,怎么還不下臺?
那么,尹同躍的2022年何以如此備受關注?
如今的“創業”很時髦,很酷炫……當年在小草房的奇瑞“草”創之初,不止時任蕪湖市市長助理的詹夏來“心中沒底”,整個團隊也充滿未知和悲壯的氛圍。否則,尹同躍也就不會甩出今天被視為金句的“干不成,跳長江”!
現在的人造車,有政策鼓勵,有熱錢追捧、有媒體造勢……但在25年前,身為一汽-大眾車間主任、一汽十大杰出青年的尹同躍,僅憑詹夏來席間的一席話,就斷然放棄似錦的前程,義無反顧地來到蕪湖的長江邊。
更讓現在的人所不知的是,當時的奇瑞還是一個連生產資質都沒有的“黑戶”。1994年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就是要“重點解決生產廠點多、投資分散;審批項目亂;重復引進低水平產品”問題。因此,在國家定點之外的項目根本得不到許可。顯然,奇瑞的“創業”甚至有胎死腹中的巨大風險,也足見尹同躍過人的膽識和勇氣。
2001年,奇瑞以出讓股份,并在車尾貼上“上汽奇瑞”,風云轎車得以上市……論及未知性,當年與奇瑞“唯二”,只是“借道”一汽而獲“準生”的海南海馬,今又如何?
從1997年成立,到2022年產銷量超百萬輛,奇瑞用了25年,也反映出汽車產業的長期性、艱巨性。
年產銷百萬輛,幾乎是每個汽車老總的夢想。2010年,上汽大眾用26年成為國內第一個百萬輛車企;2016年成為第一個自主品牌百萬輛車企的長城汽車,也用了26年。
不同于魏建軍、李書福和王傳福是帶著自己的身家創業,從技術主管,到副總經理,再到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躍25年如一日地在奇瑞“生根開花”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因此,得到“四分之一世紀”時間創業的尹同躍也是幸運的。但他要為企業獲得“準生”去蹚雷,要為品牌屢次沖高失利而頂缸,要為一些人的離開再背鍋,甚至更多地代人受過……同時,尹同躍也是耿直的,為應對市場,拋出后來被批得近乎體無完膚的“多生孩子打群架”;當企業處在輿論的漩渦時,他回懟:“沒有緋聞的企業也不是好企業”!
這正是,蹚所有的雷,頂所有的缸,背所有的鍋,挨所有的罵——屬虎的尹同躍,終于在自己的“耳順”之年,虎虎生威,魚躍龍門。(車訊網 張宇星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