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道】 2025年汽車市場中,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穩步上升,中國汽車產業已基本完成了從燃油到電動化的初步轉型,并加速邁進智能化轉型的下一個階段。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車決策不再局限于動力性能、空間尺寸等傳統維度,智能座艙的交互體驗、輔助駕駛的實用價值,都是購車的重要考量因素。車輛智能化已從“加分項”逐漸轉變為“必選項”,智能化程度的高低不僅成為衡量一款汽車產品競爭力的核心指標,更深刻關聯著車輛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與保值能力。
合資車企智能化布局:透視二手車市場的技術密碼
根據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汽車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員會&第一車網藍本價發布的2025年Q2保值率排行榜數據顯示,在(非豪華)主流合資品牌3年保值率榜單中,廣汽本田、一汽豐田、上汽大眾等車企名列前茅。這一數據背后,折射出二手車市場的微妙變化:除了品牌、口碑等傳統因素,當下消費者選購二手車時,對智能化配置和輔助駕駛功能的關注度正不斷攀升,智能化程度已成為影響車輛保值率、推動行業迭代的關鍵變量。2025年以來,“車輛智能化”是各大合資車企角力的關鍵戰場。在這場智能化的白熱化競爭中,豐田、本田、大眾等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合資老牌車企,基于自身技術積淀與對用戶需求的理解,交出了各具特色的智能化答卷。
豐田:堅守安全冗余,漸進式智能化的穩健之路
豐田始終堅持“安全冗余優先的漸進式智能化”,其智能化戰略不追求功能數量的堆砌,而是以降低事故率為核心目標,所有技術圍繞“預防性安全”展開。TSS智行安全系統的迭代路徑清晰體現了這一思路,從2015年初代僅具備基礎主動剎車功能,到2024年TSS3.0系統新增路口轉向輔助、彎道減速等功能,核心邏輯始終是“以成熟技術逐步滲透,不冒進求新”。以卡羅拉為例,其搭載的TSS3.0系統在城郊無信號燈路口的表現尤為突出,路口轉向輔助功能的識別準確率提升。凱美瑞等中高端車型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彎道減速功能,進入彎道前會根據彎道曲率自動調整車速,進一步提升駕駛安全性。
本田:聚焦人因工程,打造場景化智能交互體驗
本田秉持“人因工程導向的場景化智能”,其智能化技術從用戶駕駛習慣出發,追求“自然感”的交互體驗。Honda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從“周圍環境的監測”、“車內乘員的守護”、“車輛狀態的診斷”三個維度,實現“提前感知,預先守護,讓駕駛遠離危險”的安全安心的駕駛體驗。CR-V搭載的HondaCONNECT系統在語音交互上頗具亮點,支持多輪對話,解決了部分用戶的語音控制障礙。同時,雅閣所搭載的SENSING360安全超感系統以全方位感知為核心,憑借精準的環境識別與預判能力,在復雜路況下能提前感知潛在風險,實現“提前介入、主動規避”,大幅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大眾:以系統集成化為核心,構建全場景智能駕駛體系
大眾品牌旗下的車型則以“系統集成化的全場景覆蓋”為核心戰略,IQ.Drive智駕系統是其智能化的集大成者,通過硬件(雷達+攝像頭融合感知)與軟件(算法協同)的深度整合,實現了從城市到高速、從擁堵到巡航的無縫切換,帕薩特、途昂、途觀L等熱門車型搭載的IQ.Drive系統,在不同場景中都展現出了出色的性能:帕薩特搭載的IQ.Drive系統在城市道路通勤中表現優異。其搭載的前部預碰撞安全系統,能通過前保險杠的雷達和攝像頭,實時監測前方車輛,提前做出預警,若駕駛員未及時反應,會自動施加部分制動,盡可能避免碰撞或減輕碰撞傷害。同時,車道保持輔助系統在城市環路等道路上,能精準識別車道線,當車輛因駕駛員分神即將偏離車道時,會通過方向盤震動提醒,并輕微修正方向,確保車輛在車道內行駛。
途昂搭載的IQ.Drive系統針對這些場景進行了優化,全速域自適應巡航功能在高速長途行駛時,可根據前車速度自動調整車速,保持設定的跟車距離。途觀L的IQ.Drive系統在擁堵路況和城市快速路中優勢明顯。交通擁堵輔助功能在早高峰擁堵路段,能實現自動跟車、停車和起步,駕駛員只需輕扶方向盤即可,大大減輕了駕駛負擔。從2019年初步集成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功能,到2025年實現“感知-決策-執行”全鏈路升級,依托大眾集團MEB純電平臺與MQB燃油平臺的共性技術,確保了油電車型智能化體驗的統一性。
智能化配置:貫穿車輛全生命周期的價值錨點
這些由各大合資車企精心打磨的智能化配置,在新車市場已然成為吸引消費者決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當車輛進入二手車流通領域時,其技術成熟度、功能實用性以及市場認可度,更成為影響車輛保值能力的關鍵變量,這種影響甚至呈現出逐年深化的趨勢。對于二手車消費者而言,購車行為的本質是對車輛“剩余價值”的購買,其中既包括機械性能的穩定性,也涵蓋智能系統的 “延續服務能力”。一套技術成熟的智能系統,意味著其在經過數年使用后,仍能保持較低的故障率—例如傳感器校準精度、算法響應速度等核心指標衰減緩慢,這直接降低了二手車買家的后期維護成本。反之,若某款車型的智能系統存在早期技術缺陷,或因硬件迭代過快導致后期適配性不足(如老舊芯片無法支持新功能OTA升級),則會顯著拉低消費者對其剩余價值的預期。
功能實用性的差異,則進一步放大了智能化配置對保值率的影響。二手車消費者更關注智能功能與日常用車場景的匹配度:那些基于成熟場景開發的功能,如高速自適應巡航、基礎主動剎車、語音控制空調/車窗等,即便經過3-5年的技術迭代,依然能滿足主流用車需求,其“實用價值”不會因時間推移而大幅縮水。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種現象正在重塑消費者的購車邏輯:如今選擇新車時,除了關注二手車智能功能的當下體驗,更會下意識考量“這套系統能否在3-5年后依然好用”“未來賣車時,它會不會成為拖累價格的短板”。這種全生命周期價值的考量,倒逼合資車企在智能化布局中更加注重技術的成熟度與可持續性,也讓智能化配置從單純的“營銷亮點”,真正轉變為貫穿車輛全生命周期的“價值載體”。
智能化驅動市場迭代:消費者決策與行業發展新趨勢
汽車智能化程度正深刻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車決策,在二手車市場,這種消費傾向直接反映在二手車的保值率上,智能化程度高的二手車往往更占優勢。因為這類車型的智能系統能持續為用戶提供便捷與安全,滿足人們對智能出行的追求,自然更受市場青睞。反之,那些智能化配置老舊、功能落后的車型,在市場上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加速了老舊車型的淘汰進程。
隨著消費者對智能出行的需求不斷提升,汽車市場正朝著“智能化驅動價值”的方向發展,智能化水平成為衡量車輛綜合價值的重要標尺。合資車企在智能化領域的差異化探索,共同推動著汽車行業向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發展。對于消費者而言,了解不同品牌的智能化邏輯,結合自身用車場景選擇合適的車型,既能享受當下的智能出行體驗,也能為未來的車輛保值增添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