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道】2025年3月,上汽大眾推出途昂Pro。我第一次接觸途昂,還是8年前的事兒,雖說日子長了點兒,可當時的駕駛感受,記憶猶新。這回再接觸,留給我的印象,依舊是那種很開心、很舒服、很順暢的駕駛感,而不是許多同行所關注的嶄新的第五代EA888發動機。
途昂Pro建立在途昂的基礎上,似乎可以把它理解成后者的升級版。新車變化比較大,從外觀到內飾、從配置到動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更改。
接下來,分成8條,與您詳細分享。
第一,首先看看它的外觀。
車頭部分,采用了全新設計,看上去整體性更強一些。中網的上半截有種電動車的感覺,下半截的兩段格柵表明了它的燃油車身份。至于哪一種更好看,恐怕因人而異。
以我的感受而言,車頭的最大亮點,是燈帶與發光車標。燈帶有兩條,與左、右前照燈連為一體。
前照燈依舊是方形,但面積似乎比途昂小了一點兒。光源與基礎功能,和途昂一樣,都是LED自動燈,但增加了自適應遠近光和轉向輔助照明。
頂配車型的前照燈,是像素式,這種燈的內部,由許多獨立單元組成,可以單獨控制,對需要的區域進行重點照射,且亮度更高。別說普通的LED車燈了,即使與矩陣式車燈相比,像素式也是更勝一籌。
車身的變化主要有2個,第一是隱藏式的門把手,第二是車身的腰部和底部,各增加了一條曲線。
C柱之后的車窗,窗框下沿由途昂的上揚,改為水平,與前兩排車窗呈水平。
由于曲線的增加,原本寬大的輪眉被取消了。不過,從總體來看,仍然保持了途昂大氣舒展、威風凜凜的氣勢。
以基本輪廓而言,車尾的變化不大,主要是取消了鍍鉻飾條和裝飾性排氣,底護板由銀色改為黑色。事實上,環車一周,途昂Pro的底部均采用黑色裝飾,而不是途昂的鍍鉻飾條與銀色飾板。
這種差異,營造出來的,是不同的風格。途昂帶來一種老派的印象,比較傳統,或者說比較保守(保守不一定是貶義);而途昂Pro略顯運動,似乎還有那么一點兒激進。
第二,鉆進車下,看看底盤。
車底的前部,進行了全面覆蓋,寬大的下護板,把機倉完整地保護起來。
懸架部分,前懸是麥弗遜式,后懸是多連桿式。從20年前的PQ35平臺開始,大眾汽車的緊湊型車就開始使用這種懸架,中型車與中大型車,更是不在話下。與同期的日系車相比,它的懸架性能、表現和耐久,我認為均超出一頭。
在底盤方面,途昂Pro的亮點之一是DCC減振器。這種減振器配有電子閥,可根據不同的駕駛模式,控制油液流動,從而改變阻尼。通俗說,就是您想讓懸架硬一點兒,有助于提高操控,或者希望懸架軟一點兒,提高舒適性,它都能滿足。
不過,DCC減振器并非標配,而是限于中配與高配車型的選裝,售價5000元,主要包括4根減振器。
底盤的另一個亮點是四驅——目前在售的2025款途昂、途昂X和途昂Pro,全都是四驅——配備的是瀚德第六代四驅,依靠多片離合器,把動力傳給后輪。
在SUV的四驅系統當中,多片離合器很常見,而瀚德從第五代開始,采用電動液壓泵,如有需要,能以飛快的速度建壓,據說反應時間僅為100毫秒。
而且,在電動液壓泵的作用下,效果非常顯著。10多年前,我曾測試過數款四驅SUV,在國標57%非鋪裝坡道上,配備瀚德第五代四驅的途觀,可以坡中停車,毫不費力地再起步。
前后制動均為通風盤。據廠家介紹,某車媒在百公里緊急制動的測試中,最佳成績33.01米,平均成績33.37米。眾所周知,許多車的百公里緊急制動,都在40米上下。
車輪分為20英寸和21英寸,其中21英寸車輪分為黑色和亮面2款。20英寸車輪配255/50R20輪胎,21英寸車輪配245/45R21輪胎。我試駕的這輛車,是21英寸,裝車胎是固特異鷹馳F1當中的SUV胎,特點在于操控和靜音,單條胎電商售價1443元。
第三,打開機倉蓋,看看發動機。
機倉蓋為雙液壓桿、雙鎖,內鋪一塊黑色的毛氈。
該車動力是大眾的EA888發動機,但它是新研發的第5代,型號DYN,途昂與途昂X都是DTJ。新機器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是200千瓦、400牛米,百公里加速縮短至7.6秒,百公里油耗降低到8.35升。
更為重要的是,它的排放可以滿足歐7標準。目前我國執行的是國6標準,國7標準還沒出臺,考慮到咱們的國標與西方的歐標大致相同,只是細節上有些差異,所以,可以理解為這臺機器走在了國標前面。
技術方面,新機器有5個亮點——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500帕超高壓燃油系統、全工況最佳油氣比、全工況米勒循環、緊耦合排氣凈化裝置。
與之匹配的,是濕式7速雙離合變速器。與途昂擋位操作在中間平臺不同,途昂Pro改成懷擋——在昔日雨刮操作柄的位置上,弄了個擋把,分成前進擋(D擋)、運動擋(S擋)、倒擋(R擋)和駐車擋(P擋)。
第四,與您分享一下駕駛感受。
首先,回憶一下當年試駕途昂的感受:1,加速沉穩有力;2,油門反應積極;3,行駛質感非常好;4,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很出色。
接著,再說說這次的感受。
加速方面,與初段相比,中后段表現最棒,或許可以用周星馳那句經典臺詞來形容——猶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正因動力持續性不錯,基本能做到隨心所欲,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公路上多如牛毛的車速探頭。這一路上,有好幾回,我稍微深踩,車速逼近150公里,只得趕緊收油,以免犯法。
油門反應方面,似乎不如途昂敏捷。如果心平氣和駕駛,倒也無妨;如果心急火燎,就得頻繁深踩。個人瞎猜可能是和排放管理升級有關,因為最近幾年,類似的感覺,出現過不止一次。
行駛方面,質感依然很強,機械素質尤佳,主觀感覺相當出色。其中,方向給我的感覺最好,不僅精準,回饋也很明顯,因而帶來十分清晰的路感。
就主觀感受而論,機械素質是德系車與我國的其它車之間的最大區別。
穩定性方面,也很出色,特別是在高速和山區行駛的狀態下,能讓駕駛者發自內心地產生愉悅感與舒適感。
事實上,德系車在這方面能做到高水平,與德國交通狀況密不可分,一來他們那邊的路上,很難看到慢車,綠燈一亮,個個健步如飛,沒有絲毫拖泥帶水;二來大家基本都是頂著限速的最高值,再略微超一點兒;三是德國部分高速公路不限速。
在黃山風景優美的山道上,我雖然開的很興奮,但我更想開著它跑到德國去,享受時速200公里的風馳電掣。
舒適性方面,令我非常滿意。車內噪音很低,原因之一,是前后排車窗,均為隔音玻璃。
據廠家提供的某車媒測試數據,時速80公里,車內噪音60.9分貝;時速120公里,車內噪音64.4分貝。同一家媒體測試的奔馳GLE以上兩項成績分別是62.1和64.8分貝。
第五,駕駛輔助的功能比較全。
它的駕駛輔助是L2級,主要內容是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前方碰撞預警、主動制動、疲勞提示、交通標志識別、開門預警、倒車車側預警、自動泊車、遙控泊車、記憶泊車。
有趣的是,它還有個撥桿變道——輕輕撥一下轉向燈操作桿,如果路況允許,車就能自動變更車道。
試駕那天,我們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了200多公里,基本上一直開著巡航,很輕松地就來到目的地。
駕駛輔助內容如此之多,換成某些廠家,可能會包裝一下,把L2級駕駛輔助模糊成更高級別。在這方面,上汽大眾不虧資深車企,實話實說。畢竟,目前法律允許的,還不是真正意義的自動駕駛。
駕駛模式分成6種:舒適、經濟、運動、越野、雪地、自定義。每種模式的方向助力、油門響應等,有所不同。我試駕的這輛車,裝備著DCC減振,故減振隨模式變化而變化——在不同的駕駛模式下,減振效果差異很大,能明顯感覺出舒適或硬朗。
車機內置的功能很多,除了時下流行的雙音區語音操作,還把AI當中的文心一言與深度求索(DeepSeek),裝了進來。可惜試駕那天安排緊湊,忙到太陽落山才勉強完成工作,沒來得及嘗試AI。
第六,空間很寬敞。
第3排座椅的后面,進深620毫米,最大寬度1560毫米,據廠家數據,此時的容積為286升。根據尺寸估計,大概能放下5個或6個20英寸的登機箱。
行李廂地板的下面,是小尺寸備胎和換胎工具。備胎有帶拉鎖的獨立包裝,挺講究。
行李廂側壁上有2個按鍵,控制2個座椅的折疊與打開。將第3排座椅折疊后,地板進深1330毫米,最小寬度1150毫米。
第2排座椅為手動折疊,折疊之后,地板進深2000毫米,從后排出風口算起的最大進深,約為2200毫米,基本就是一張雙人床,廠家數據容積2427升。
第七,車內、車外的幾個細節很有趣。
一是隱藏式門把手,這是從特斯拉開始流行的設計,最初只出現在電動車里,后來蔓延到燃油車。事實上,我對這種設計不太能接受,總覺得麻煩。
可大眾這次拿出來的設計,我認為還說得過去。主要是因為它沒像電動車那樣,單邊翹起,而是整體彈出,手感比較好,用著也比較順手。
尤其是我親眼目睹的碰撞試驗,讓車輛在沙地上翻滾,雖然撞擊力度很輕微,可系統還是在第一時間識別出姿態不對,迅速點燃側面氣囊和前排中氣囊;翻滾結束后,又立即打開雙閃、解鎖車門、降下四門車窗,還有個最重要的——彈出門把手。
二是車內的門把手,位于扶手的最前端,與車門鎖閉/解鎖鍵一體,開車門時,扣一下就行,挺新穎。
三是中間平臺上的旋鈕,做工挺好看,旋鈕上還有個液晶屏,它與儀表屏、中控屏、副駕娛樂屏、抬頭顯示和手機映射,統稱6屏聯動。
四是座椅的面料手感很好,坐上去感覺特舒服,功能也比較全,除了加熱,還有通風與按摩。副駕座椅腿托抬起后,能變成一張躺椅。
第八,它的油耗水平如何?
這次試駕,我們從杭州跑到黃山,行車250公里,黃昏歸還車輛時,儀表顯示百公里油耗10.4升。這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一是因為全天急加速無數次,屬于比較費油的開法;二是因為拍照的需要,即使停車,發動機也沒停,運轉了將近9個小時。
按照WLTC能耗數據,該車百公里油耗8.35升。無論是標定的8.35升,還是我們開的10.4升,我認為都很棒,畢竟,這是一輛自重2.16噸的車,且個頭高大,風阻估計不會太低,油耗不可能像緊湊型小車那樣低。
最后的總結:德系操控繼續傳承
最近幾年,我國的汽車制造業,已經逐步從汽車,轉向電子。在一些人看來,汽車最重要的,是互聯網和駕駛輔助,他們把汽車、這種在全世界多數國家都屬于長期消費的物件,理解成快餐消費。
我無法接受這種觀點。所以,我對持有這種觀點的廠家,敬而遠之。
作為一個將近20年的大眾車主,我對品質、底盤和操控的關注度,遠遠高于其它。
通過這次試駕,我很欣慰地看到,上汽大眾沒有單純跟風,雖說液晶屏弄了好幾塊,實體鍵也少了一些,可最起碼,底盤與操控,沒有縮水,依舊能給駕駛者帶來很開心、很舒服、很順暢的駕駛感受。
一句話:德系操控,在這輛新車上,繼續傳承。
更多內容:途昂Pro車型配置盤點。點擊下圖可直接進入。
2025年3月10日,上汽大眾的新車型:途昂Pro上市,它在途昂基礎上,進行多項改變,其中包括第五代EA888發動機。同時上市的,還有2025款途昂與途昂X。本文將其車型配置進行一番盤點,供您選車參考。